close
搜尋本網誌內容: 文化創意產業

国内应该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本文系安邦集團獨家全文供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www.hexun.com 【2006.09.12 11:31】來源:和訊網 

近一年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國內各個城市競相追逐的熱點。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13個城市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北京市已專門成立了"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今年7月通過了《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並且即將出臺《北京市文化創意 產業指導目錄》。據瞭解,北京市打算拿出2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上海已經宣佈啟動18個創意產業集聚區,上海的目標是和倫敦、紐約、東京站在一起,成為"國際創意產業中心"。而深圳希望借助印刷、動漫、建築、服裝等創意產業,成為國內的"創意設計之都"。

雖然國內眾多城市提出要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到目前為止,對於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什麼外部環境?國內各地的認識並不清楚,如何去發展就更不知道了。因此,一些基本問題需要首先弄清。

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檔》中、該檔明確提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 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依據David Throsby 1997年的說法,創意產業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創意產業活動會在生產過程中運用某種形式的"創意";第二,文化創意產業活動被視為與象徵意義的產生 與溝通有關;第三,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種形式的"智慧財產權"。

目前在國際上,有"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與"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之說,但兩種說法無論在內涵還是外延上都極為相近。國內部分城市如上海就接受了"創意產業"這一提法,並出臺了"十一五"期間《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重點指南》。而北京、香港、臺灣等地都採用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說法。2002年,中國臺灣借鑒英國創意產業發展經驗,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其定義為"源自於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式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提升之行業。"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統一定義,仍然沿用了文化產業的概念。這種現狀顯然不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的種類與服務按英國的劃分,創意產業包括13個行業:廣告、建築、藝術及古董市場、工藝、設計、流行設計與時尚、電影與錄影帶、休閒軟體遊戲、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與電腦服務業、電視與廣播。在每一大類中,都有進一步的細緻劃分。

我國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包括13個產業: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數位休閒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創意生活產業、建築設計產業。

在日本,創意產業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以創造潛在財富和從業機會的活動。包括十個部 門:(1)廣告;(2)建築設計;(3)藝術、古董市場、手工藝品;(4)時尚設計;(5)數碼技術(電腦遊戲、電視遊戲);(6)電影與錄影;(7)音 樂;(8)表演藝術;(9)出版業;(10)電腦軟體、電視廣播等等。

在缺少準確的概念和定義的情況下,中國談文化產業的內涵時,必然與國際上一些先行國家和地區存在差異。初步比較,中國的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內涵主要有三點差別:一是英國等國的創意產業包括整個設計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在設計業方面只包括"工藝美術設計服務、美術圖案設計服務、展臺設計服務及其他與文化有關的設計服務",而不包括"工業產品設計服務,包裝裝潢設計服 務,模型設計服務,其他專業設計服務";二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創意產業不包括旅遊業,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則包括"旅遊文化服務";三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相關文化服務"中還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顯然,國內的文化產業概念不足以表述創意產業的內涵。國內亟需統一概念及其含義。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什麼環境?國內多個城市都在搞文化創意產業,但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哪些條件和環境,很少有人能說得出來。在國內城市中,北京提出理念一向是先鋒(但在行動上則很遲緩),對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也不甚了了。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相關講話中也只是提到,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資金投入,努力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吸引境外有實力的文化創意企業到北京落戶,並通過他們打通與國際市場的聯接"。

要指出的是,這是一種相當有代表性的看法--從傳統的產業角度來看待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無非就是資金、人才、政策支援等環境。換句話說,在國內的認識中,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與建一個外資汽車製造廠的環境沒什麼不同。

200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佛羅里達教授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在區位選擇方面的證據來說明創意活動所需的環境。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喜歡住在對技術(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寬鬆愉悅的環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謂"3T")排名很高的城市。

為此,城市要從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創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樂的環境,即時尚的文化生活環境就是創意城市的必需。如此看來,文化產業就自然地和創意產業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說在3T因素的第三個T(寬鬆愉悅的環境)就離不開創意的文化產業。

在我們看來,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環境,最重要的並不是資金、人才這些"硬"環境,因為資金與人都是可以流動的,而是"軟"環境――鼓勵各種創意的、充滿寬容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環境。沒有這種環境做保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只能又是政府牽頭搭臺子,但是沒有市場來唱戲,根本無法鼓勵本土的文化創意產業在落後的環境下發展。安邦分析師過去曾分析提出,"搞文化產業,靠放不靠抓",就是指的文化環境要包容,要寬鬆。

從現在國內一些城市的做法來看,相當一部分沿襲了過去搞工業區、搞招商引資的做法,如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這實際上是將文化創意產業當作一個土木工程項目來做。這種理解上的不到位將導致未來發展上的偏差。

中國特有的複雜性在於,文化創意產業中涉及內容的部分,往往需要受到額外的管制,如黨的宣傳部門的管理等。如果一旦這種管理摻入了意識形態的色彩,那麼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抑制可能是致命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由顧問波尼·阿斯科魯德曾說過"中國創造"面臨的癥結:"有的時候,政府並沒有意識到創意產業作為整體的存在,因此不能夠正確做出政策和投資的決定,就無法切實地得到落實。" 政府做什麼?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府的推動能夠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援、生產經營等有關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在面臨英國創業環境中關鍵的金融及投資問題時,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出版了"Banking on a hit"手冊,指導相關企業或個人如何從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獲得投資援助。逐步推動完整的創意工業財務支援系統,包括以獎勵投資、成立風險基金、提供貸款及區域財務論壇等作為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務支持。英國政府的創意工業政策,是目前國際上產業架構最完整的文化產業政策。

日本的創意產業主要由民間自發形成,但政府對創意產業的整體振興起了重要的培育和扶持作用。創意產業主要由日本通商產業省負責管理,文化、媒體、體育省在電影、音樂方面提供協助,相關財團成立社團組織對廣告、建築、土木服務、時尚設計、出版等產業進行協調管理。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推進管理機制,實施不同的振興政策,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大綱,培育非盈利性社會機構等

韓國,政府對創意產業發展進行了強勢推動,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援、生產經營等有關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如韓國文化部有計劃地扶植影音產業,不但提供融資機制,同時也透過基金會模式,實際投資電視、電影公司,此外,韓國政府也以租稅減免等各種政策手段,大量引進民間創投資金挹注在本土影視文化產業。對外,即使面臨美國好萊塢片商頻頻抗議的外交壓力,韓國政府還是堅持採取進口影音產品配額制度,撐了十年,為本國業界留下了發展的空間。

中國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府由上自下的推動也很明顯。在政府支援上,需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做好政府該做的事,同時給市場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留下足夠的寬鬆空間。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從國際上的先例看,文化創意產業有著極佳的發展前景。根據英國政府的官方統計報告,其13項文化創意產業2001年產值達 1120億英鎊,占英國GDP的8.2%,雇用4.3%的就業人口。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創意產品生產國。1997年至2001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都在6%以上,平均年增長率為8%,而整體經濟增長率則為2.8%;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增長率平均為5%,而整體經濟就業增長率則為 1.5%。1997年至2005年,英國已培育了12萬家創意企業。創意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竟占全英就業人口的一半。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英國政府推動經濟增長與降低失業率的有效發展策略。

從世界範圍看,目前全世界的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並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其增長速度更快,如美國達到14%,英國達到12%。早在2000年,創意產業就已經成為英國的第二大產業,占GDP的 7.9%,僅次於金融服務業。

對於資源、能源和環境約束逐漸增強的中國經濟(尤其是大城市經濟體)來說,文化創意產業既能有效地解決經濟發展,又能規避在資源和環境方面的硬約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