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台灣」就是把台灣獨特性、少有性、正面影響性的商品與服務,推廣給全世界,最好以「持續」的方法讓大家永遠知道台灣,並且對台灣感到好奇、喜歡。

喜歡一個地方,若要確切地說出哪裡好,或許可用人、事、時、地、物來說明,而這五件項目中當「物」成為所謂的「產品」時,容易被傳遞至他處;而「人」、「事」、「時」、「地」則傾向屬於原有那個地方,是難以和它的所在地割捨的,如「服務」。
 
2008奧運聖火的傳遞路線,再度掀起了國族認同的問題,希望藉此大好機會增加台灣的曝光度,卻又不忍國家地位被矮化。因為政治的不和,使得台灣現況處處受到限制,雖說在商言商,當掛上了政治這頂帽,仍得委曲以求維護國族的尊嚴,相對於政治,經濟似乎成了犠牲的對象。因為政治受到了打壓,使得台灣的外交友邦處在不穩的狀態,似乎經濟利益的多寡,成了友情的強心丸。

雖因為政治因素,使得台灣無法參與到許多國際性的組織活動,但由於經濟的強勢,台灣的地位卻是那麼地無法抹滅。縱使官方向外擴展友誼遇到了極大的限制,民間的活力仍然未減,無論是災難後的人道救援或是交流的活動持續不斷。當戴上政治這把濾光鏡,台灣的光影似乎漸漸消失於眼前,若撇開政治對於台灣與世界接軌的影響,世界地圖上的台灣似乎更加地耀眼。

為了加深外人對台灣的印象,不只是那蕞爾小島,因此我們要「行銷台灣」。
 
1.1需求與發展機會
 
要以什麼主體來進行行銷台灣呢?若屬工業界裡的產品,以強勢的行銷手法,就是自有品牌去參加商展或廣告宣傳,除了獲得知名度更能拿到訂單。如果偏向地方文化商品,目前其大多被定位成紀念品,如同和節慶配合的周邊商品,目前該類商品已成濫觴。如果外國人沒來台灣,要如何去行銷這些商品呢?直接外銷脫離了與當地的連結失去其故事性,會降低文化商品的吸引性,否則得依賴媒體的效用使其故事深植人心。如果希望外國人來台灣購買的話,那就是「旅遊」了!

當我們喜歡某種來自國外的產品,例如荷蘭的鬱金香或木屐等,那種產品若能代表人們對於那個國家的印象,無形間提升了該國家的知名度,其影響除了使人們喜愛該產品,更會促使人們到那個國家或那個地區。當旅遊這件活動產生時,旅客便能完整接觸到當地的人、事、時、地、物,當旅客在當地獲得很好的印象時,口耳相傳的方式將提升其週遭朋友對該地區的印象,換句話說,提升台灣「正向」的知名度。

當台灣所擅長的製造業,也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而漸失去其競爭力,產業型態開始轉向服務業。旅遊服務,在當今全球對於休閒生活的重視下,變成具有競爭力的大餅,進而出現特殊型態的美容旅遊、醫療旅遊或是青年旅遊產業。
 
目前政府大力推廣的旅遊產業裡,其中一項是「國際青年旅遊產業」,許多相關政策和計劃正在執行。例如2006年4月由青輔會主導,啟動為期三年的「2006~2008青年探索台灣Youth Travel in Taiwan-Let’s be friends推廣計畫」,鎖定15~30歲的國際青年,以新產品和獎勵計畫,吸引日、港澳、韓、新、馬等主要目標市場來體驗台灣;並對美、歐、紐、澳等次要目標市場主打形象,以塑造台灣青年旅遊「新印象」,教育該區青年認識台灣。藉由青年旅遊的推廣,增加外國年輕的族群對台灣存有好印象,隨旅客年齡的增加,更能藉口耳相傳的方式逐漸打開台灣的知名度。
 
當地人嘴裡傳出的一句話:「又來了一群『觀光客』」,在此「觀光客」成了一種被矮化的族群,當地人或許能滿足於旅客帶來的經濟效益,但旅客只是點水而過,猛力地按下快門擷取當地的美景,然後再度匆匆而過。除了沒道德心的旅客遺留一地的垃圾和被污染的大地。對於店家,獲得了經濟的報酬,對於地方,未曾留下些什麼。
 
如果推廣的對象不單只是旅遊本身,只以當地的人文美景作為吸引的誘因,而偏向服務與互動的性質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目前政府推行的「國際青年旅遊Tour Buddy服務網計劃」,在台灣內部由相關大專科系擔任導遊,強化本國青年與外國青年之間的互動;在台灣外部更有海外打工的機會,如澳洲有機農場與環保志工計劃,使青年能在國外獲得充分交流的機會。若依據世界旅遊組織對「旅遊」的認定所提出的三項準則[1]:(一)具備離開熟悉環境的地點置換;(二)除領有酬勞,在參觀地點所進行的任何活動;(三)只提及最久而不是最短的停留時間,如是否隔夜都可屬於旅遊,應以概念性和統計的觀點來討論過境拜訪的特殊性。則海外打工不屬於旅遊的範圍,雖然其具備了文化交流的成效。
 
1.2解決方案與情境描述
 
針對青年旅遊,可經由行銷企劃案的組合搭配來行銷台灣。當遊客知道台灣具備了吸引人的誘因後,才會考慮來台灣進行島內旅遊;如台灣大專生參加聯合國大學生高峰會,此種國民外交方式能促進那些不知道台灣的人,有機會進而認識台灣。趁近年政府大力推廣青年旅遊活動之際,帶動青年認識國內的人文風情,若能加強吸引國外青年進來參與活動,增加國內外青年的互動,藉由青年族群喜好分享的特性,藉由網路資訊的快速傳播,則能有效達到行銷台灣的目的。
 
因此加強行銷「熱情的台灣人」,使外國青年旅客對台灣留下好印象。本組將「行銷台灣」定義為:把台灣獨特性、少有性、正面影響性的商品與服務,推廣給全世界,以「持續」的方法讓其他人知道台灣,並對台灣感到好奇與喜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