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7 00:00

【記者高燈立台北報導】一個城市因高架、恣亂停擺摩托車,及一旁的百貨商場,想像一下這個城市會是怎麼情況呢?由富邦基金會與天下文化合辦的「粉樂町藝術 圓桌論壇」,昨天由富邦基金會執行長翁美慧,邀集策展人胡朝聖、文化評論人洪致美、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劉維公等專家,暢談東區藝術景觀「藝」題。

與會學者專家,針對街道及都市藝術裝置、人文、景觀、社會層面各抒己見;富邦藝術基金會總幹事熊傳慧指出,希望透過公共空間,經策展人規畫,將藝術呈現在街道、建築等空間,讓藝術從一座美術館中,移到公共空間,破除一般人不必在美術館,也能欣賞藝術。

熊傳慧表示,該基金會希望透過在東區的「粉樂町」藝術營造,讓大街小巷成為「無牆美術館」,讓企業、店家、社區居民,能感受到「藝術驚豔」。

熊傳慧說,執行公共藝術推動工作,是需要建立共識,「粉樂町」的推動,可說是一種「極限運動」,當然這也是締造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如義工的布展工作,是一般美術館無法做到的。

策展人胡朝聖表示,若要將此一公共藝術做得更加深入,須累積社區意識、獲得認同;而對企業建構形象而言,在商業與藝術難以釐清的情況下,除同業競爭,困難度相當高。

而文化評論人洪致美則以金門的「碉堡藝術節」和台北東區的「粉樂町」相較,其不同於人文豐厚的金門,與光鮮亮麗的東區難以比擬的,文化厚度有其差異性。

洪 致美說,策展者與金門這塊土地,有其難以割捨的情感,其著墨程度自是不一。洪致美並以「粉樂町」不同的經驗,與日本的社區營造案例,從在地經營做起和與會 者分享。洪致美深信,現代藝術的概念已撒花粉,在「文化勞改」的過程中,不同於理論,實務的執行,也將帶動像粉樂町的「東區」模式。

劉維 公則指出,一個城市特色不是因高樓大廈,而是在於其文化的深度、老舊具特色建築,甚至是街角咖啡店,只要讓民眾感受到不同的驚豔,這就是特色。他認為摩托 車、陸橋、大賣場,讓都市變醜了;希望透過「美」介入讓它美起來。而「粉樂町」模式,將是建構都市新藝術的模式之一。

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