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2 16:10/陳慧琳

「2008年看政治,2015年看經濟!」這是目前產業界對於未來政經趨勢,相當火紅的一句話。

1999年台灣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毛利高達18%,如今廠商毛利跌破5%,全台冀望政府拚經濟,然而拚了8年後,台灣企業會走到怎樣的光景?調查顯示,目前台灣企業已有1成面臨「零毛利」的營運窘況,2015年,「零毛利」企業比例將高達8成。

104人力銀行今(12)日公佈「2015倒數趨勢大揭露」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成企業預測2015年之前,將陷入「無利可圖」的經營危機。

其中以20到100人規模的中小企業危機感最高,有8成9表示,2015年之前會面對零毛利的營運瓶頸。

對於大環境的期待,企業信心指數出現不及格的分數,僅達57.9分。

「零利」危機意識,也刺激了台灣企業積極尋求轉型新契機,而其中「人才」是決定企業未來存續佈局的首要項目。

高達54.5%的企業會以招募培訓「高素質人才」以因應零利危機;42.5%選擇以積極準備「進軍國際市場」尋求生機;另外也有33%的企業會將透過「創新商業模式」來應戰。

除了從企業本身轉型努力,過半數的企業也點出包括:政府效率、國際化程度、國內經濟實力,是影響企業存續的關鍵因素。

關於「國際化」,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黃文谷表示,中小企業國際化勢必是趨勢,台灣不能置身事外,但企業雖有意願及企圖心,卻在營運步調上出現落差。

新的營運模式是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條件,像YouTube就是個例子。

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說過,經濟域(ECONOMICDOMAIN)已是不可擋的趨勢,中小企業已越來越無法迴避國際化資金及人才取得的問題。

因此,企業未來發展佈局時,如何在「科技發展」、「兩岸互動」及「在全球化中定位」,將是突破零利危機的關鍵轉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