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培訓課時,曾去虎尾的霹靂布袋戲片場參觀。這次再來到虎尾欣賞國際偶戲節。  

某間展示館裡有雲林縣手工藝術協會的展覽,還有鞋子偶工廠的毛巾劇場、鞋子兒童實驗劇團的布偶等手工創作展示。

萬象館裡是最熱鬧的地方,外頭有三位打扮成布袋戲偶角色的Cosplay供人拍照。典雅建築的天井那裡擺著芒果咖啡的座位,環繞天井的各個展覽室裡,有介紹偶戲在台灣發展的歷史,也有教學教室,或是其它各國偶戲不同風貌的呈現。
然而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樓上的演出空間,有幸欣賞了義大利Mano Viva這個家族式的演出,由於表演規模的縮小,只瞧見他們的小兒子上場協助,另外的孩子們則在旁欣賞,偶戲異國情。
  但令我印象及體驗最為深刻的並不是那些人為安排的活動,而是在掌中館的那棟建築,走到最高層到了可以眺望四週的那兒,碰見了兩位老先生。

老先生們正向民眾述說著當年的故事,那時他是這兒的管理員,若有空襲時必需趕到這座高樓,敲響大鐘警告附近的民眾緊急疏散...當時萬象館一旁是日軍飛機停靠的地方,只見那下落的飛彈,爆炸後四濺的碎片...

當離開這裡的時候,那兩位老先生提著一袋當年的記憶,包括學校裡的日文教材、那時的地契,向其它前來的民眾述說著那段故事,那段我們來不及參與的回憶... 
20061105虎尾鎮布袋戲館

虎尾郡役所走過歷史點滴 布袋戲館展新貌
2007-11-03 10:42/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三日電

位於雲林地理中間的虎尾,在發展歷史上,於1920年(日治時期大正九年)與斗六、北港同時設郡,但是虎尾郡役所的知名度卻凌駕兩地,原因是在歷史的軌跡上,虎尾郡役所保存改為布袋戲館,從已經蟲蛀的建築,搖身一變為「活的保存」歷史,成為虎尾發展史的見證。

據文獻記載,虎尾因地形隆起,舊名大崙腳,清朝乾隆年間,福建有名郭六才的人到此開墾,在大崙腳東北虎尾溪畔建五間草寮,即舊名五間厝起源,至日治時期, 隨著製糖工業等設立,吸引大量移民,到 1920 年設郡,改名虎尾庄,庄內設郡役所(即今行政中心),管轄現在土庫、西螺、海口、崙背、二崙、虎尾等地。

虎尾郡役所位在虎尾鎮林森路,與正對面的中山路形成「 T 」型路口,藉由中山路連接,與虎尾糖廠遙遙相望,沿著郡役所、中山路、糖廠、舊鐵橋連成一線,是虎尾地區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歷史軸線,現在虎尾最熱鬧的街 區,就從這條軸線擴散出去,只是現在這條路線上,已不如周邊繁榮。

回顧歷史,虎尾郡役所落成於 1931 年(日治時期昭和六年六月一日),是一座半木造建築,有人因其正面外型而稱它為「帝冠式」建築;整體格局是倒三合院型式,佔地七百多坪,氣勢宏偉,是當時 台南州(今日雲嘉南地區)罕見的大型郡役所,其紅磚部分當時蔚為風潮,引領流行,影響虎尾庄鬧街附近建築走向。

據雲林縣虎尾鎮都市發展計畫,郡役所及附近的街廊,原計畫一併納入區段徵收重劃,1997 年初,當時縣長廖泉裕邀集學術界、地方各界等,研議以「歷史建築」保存的可行性,經地方積極爭取與縣府機關配合,終於決定郡役所基地範圍與合同廳舍等建築 物全數保存,郡役所才得以保存見證虎尾的發展歷史。

嗣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地方倡議郡役所歷史建築的再利用計畫,將雲林特色的布袋戲文化保存,在前縣長張榮味時期定案為「雲林縣布袋戲館」,接著進行建築修繕,留存原有建築結構、空間設計、鋪牆型式,始成今日面貌,讓歷史建築得以「活的保存」。

對虎尾居民而言,所謂郡役所,除了俗稱郡役所的辦公廳舍,其實包含郡守官邸(今設為故事館)、合同廳舍(今虎尾消防分隊)、公會堂(今改建為虎尾郵局)等,上述建築都保存了下來,而改為布袋戲館的郡役所辦公廳舍則是主要代表,成為虎尾發展歷史的見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