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的同時望見遠方樓頂的溫度指示為17度,
和上週末在劍潭時的溫度相同,
但這個月初抵達台東火車站的正午是30度,
去年十月底名古屋的氣溫是5度,
2002年底午夜和同學在天安門前留影的時候是0度。

溫度對於一個地區,
處在同一段時期時也許是一致的,
若將區域逐漸擴大,
相對地溫度將有所差異,
地理課本上說這是由於經緯度、地形或是氣候改變所影響,
但我不是那麼注重改變的原因。
室友說總是在感覺到熱的同時,
天氣就來個回馬槍,
急轉直下。

今天17度,
帶著冷意且吹亂髮絲的風,
直覺想到的不是天氣的轉變,
而是那天我在那裡的種種回憶,
因為旅行,
溫度對我的意義不再相同。

後註:
3/24這週末的台東之旅,結束於回程時為24度,和抵達台南時的溫度相同。
4/4今天戶外飄著雨絲,溫度僅為17度。我和室友昨晚的對話是「記得以前有這樣嗎?」「沒想到那麼快就感受到了(溫室效應)」。不管事實究竟如此,我們定要正視Greenhouse Effect

=>氣象局指出,從去(95)年12月一直到今年2月的台灣冬季期間,因北方冷空氣勢力偏弱,以致台灣各地明顯偏暖,平地代表站的季平均氣溫為攝氏19.49度,比氣候平均值攝氏18.04度高出1.45度,與過去50年來最高紀錄值出現於90年(西元2001年)的攝氏19.51度相當接近。此外,從氣候監測資料顯示,去年夏秋季節所出現的聖嬰現象強度並不強,而近2個月來已明顯減弱,現象消失在即。氣象局特別提醒,3、4月的台灣進入春季,常會有鋒面系統在台灣附近形成,由於受對流增強的影響,可能會帶來較大的雨勢,並有伴隨雷雨發生的機會,應注意防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