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4 05:36/張南雄

「檳榔入菜創意料理 增進檳榔多元化利用」(張南雄報導)
台灣原住民族因自然地理環境和傳統文化因素,種植檳榔歷史已相當悠久,也具多元生活應用的價值與表徵,包括排灣族、魯凱族、布農族、卑南族、阿美族及達悟族等都有嚼食的歷史記載,尤其在台灣東、南部的族群。
即使時至今日在原住民部落不論是宴客、婚嫁、或是生活、祭祀及巫術,檳榔仍然是不可或缺。

不過,由於檳榔果含有多種成分,其中『檳榔素』根據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致癌性,至於配料、荖花、荖藤也都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而且因石灰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環境,會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導致表皮細胞發生增生及變異現象,進而產生口腔癌。

對此原住民委員會一方面希望原住民同胞能夠逐步減少檳榔種植及食用,同時也特別委託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以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切入,展開如何讓部落檳榔產業轉型發展的計畫。
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秘書長彭克仲教授說,東部地區風景優美,配合旅遊產業,也特別教導原住民朋友如何把檳榔入菜成為可口的料理
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副秘書長彭克仲教授強調,檳榔本身無罪,但是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就可以增進檳榔多元化利用。

的確,如果能夠透過原住民族豐富而且獨特的文化意象,引發創作靈感及發想,以原住民族傳統天然染材檳榔做為流行布料創作的題材,不僅具環保、健康概念,而且能激發原住民文化創意業者的創意能力。
又例如運用創意將檳榔子、檳榔葉與生活工藝品結合開發實用生活精品,包括檳榔娃娃、檳榔吊飾等。
另外隨著現代料理手法的創新及飲食觀念的改變,利用檳榔心、檳榔子開發部落特色風味創意美食,一定能夠增進檳榔附加價值,展現部落特色促進觀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