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1 00:00

貴報七日第十一版「名家致勝講堂」,簡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台灣經濟成長新挑戰所提出的議題,張忠謀認為,台灣經濟成長極限可調高與進步,並提出台灣經濟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九大項新挑戰,希望作好社會成本重訂、企業成本重估,而政府角色也愈益重要。

張忠謀所說的新挑戰,其實都是政府該做而未做的事,例如其中的「中、印等大國加入全球化經濟競爭所帶來的衝擊」,民間頻有反映,政府則遲無積極作為。

近日出現的幾件企業地理遷徙事例,可支撐張忠謀的論點,更可供執政黨「拚經濟」調整心態與步調。

首先是Sugar案例。Sugar是廣獲年輕讀者喜愛的本土化期刊,每期發行十萬冊以上,收益穩定,但決定「打烊」,轉赴大陸重新出發,服務更多青年讀者。這種「捨小就大」的企業遷移,與盈虧無關,是出自市場導向的考量。

其 次是聯合利華(Unilever)撤出台灣。以產製洗衣粉、合成奶油、速食湯品等為主,白蘭洗衣粉就是他們在台設廠生產的產品。聯合利華對產品的管理方式 是以綠、黃、紅三種顏色,標示旗下產品的市場位置,綠色表示在當地市場具有潛力,可獲總公司較多拓業資源及行銷支援,黃色表示僅能固守目前市占率,所配資 源相對減少,紅色則表示業績成長減緩。

台灣市場開放,大賣場相繼進入,「白蘭」在台市場力遂由綠轉黃變紅,終至撤出轉往大陸,而其在南非的洗衣粉工廠(品牌Sunlight)則始終「綠意盎然」,因此資源未被抽扣。

以綠、黃、紅三色的出現,決定資源的分配或撤離、移轉的準據,正是企業成本的重估,而Sugar及Unilever台灣廠的轉赴大陸,自然也是企業重估後所作的決定,上月底,英國名牌Burberry在英國本土最後一家工廠關門,轉移上海,當然更是企業重估的結果。

所以,小到如Sugar的地區性雜誌,大到如Burberry的世界名牌,還有如外商Unilever擇地遷移,全都為了生存、發展與企圖心,而不斷做重估、選擇決策。

就 台灣現況而言,由於政府「拚選舉」勝過治國企圖心,使政府角色不是協助企業,反而成為企業發展的大石頭。而社會成本重訂的好例子,莫過於兩岸是否直航,現 在來往必經第三地做形式停留,違反了企業發展的地理擴張理論與精神,徒增沉重的成本負擔,不離去豈非坐以待斃?所以,企業並未感受到政府角色有多麼重要。

蘇揆正在「拚總統」衝衝衝,一味狠衝卻不知要衝向何方,有如盲人騎瞎馬亂闖,非常危險,亟須平靜下來,思考張忠謀提出的台灣經濟新挑戰,逐項規畫解決,才能衝出目標與綜效。

劉邦師(台北市/退休勞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