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鬚張 跨越經營挑戰

啃書仔的評論:鬍鬚張光是"打入日本當地市場"及"使用POS系統",就已經開始有國際觀及數字管理的積極作為了....雖然做的是一般的小吃,但是如果能夠讓品牌價值讓消費者能夠認同,也是行行出狀元....


■ 文/李至和



承襲父業,在路邊攤中加入現代化經營模式,從單店發展到連鎖,這三句話道盡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創業過程,即使鬍鬚張滷肉飯已經跨海到日本,但他仍把當年擺攤使用的碗盤保存得好好的,提醒自己,也要後代子孫勿忘創業維艱,以及連鎖化經營過程中歷經的挫折與教訓。


轉進店面 與父爭執 張永昌在家中排行老大,父親張炎泉靠著擺攤做小吃生意養家,國中畢業後他就跟著父親擺攤,分擔家計。他說,35年前,日復一日每天工作20小時,直到當兵,也就是在那段歲月裡,奠定採購、製作料理、算帳等做生意的基礎。

鬍鬚張由攤販走入店面是在張永昌退伍之後兩、三年,由於每天要推著好幾十公斤的生財工具,走好幾公里的路去擺攤、收攤,體力消耗太大。他興起由路邊攤轉進店面的念頭。不過,父親始終不願意,認為店租一個月就要8萬元,風險太大。


為此張永昌父子爭執了近兩年,甚至冷戰。直到1979年,攤位後的五金行結束營業,店面剛好空出,張永昌把握機會找了隔壁攤一起承租店面,降低風險,父親終於點頭答應。


好在這個改變,為鬍鬚張帶來更好的業績,張永昌指出,「路邊攤經營時期一天營業額約在七、八千元,開了店之後,三個月達到1.2萬元,半年 後突破2.5萬元」,一年後因為生意太好,與合租攤販拆夥,鬍鬚張承租整間店面,業績立刻衝破3萬元大關。張永昌的第一次嘗試成功了。


當時年輕的張永昌衝勁十足,與保守務實的父親時常意見相左,除了營業時間由夜間拉長到全天,1983年他還15萬元在店內裝冷氣,當時他父親的朋友經常抱怨說,「你兒子這樣亂搞,害別人生意都很難做下去」。


加裝冷氣 市場肯定 十幾年前一碗滷肉飯才賣7元,沒有店家會投資十幾萬元裝冷氣,但張永昌認為每個客人吃得滿頭大汗,實在不舒服,堅持裝冷氣,結果,一年後業績超過10萬元,張永昌創新的做法再獲得市場肯定。

張永昌坦承,鬍鬚張由單點邁向連鎖,在傳統中加入現代化經營元素,主要是受到1984年進入台灣的美式速食龍頭麥當勞的影響。已故新東陽董事長麥幸夫與他父親是舊識,常到店裡吃飯,他每次都叫張永昌父子去看看這個美國速食店,觀摩學習一下。


結果,一看之下,張永昌當下被震憾,回去後便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鬍鬚張,1986年鬍鬚張店名誕生,並且在經濟部註冊,1988年員工以內部創業方式在三重開第一家分店,接著同年成立鬍鬚張速食有限公司,朝連鎖化經營準備。


1993年,張永昌已經開了七家直營店,每家店都是員工出去開的分店,平均投資金額約200萬元,店數多了以後,中央廚房產量不足的問題逐漸浮現,張永昌將工廠遷到五股,生產線一下子從90坪增加到480坪,規模變大,必須要有更多的店來支撐,才不會賠錢。


1995年,鬍鬚張開始進入快速展店期,張永昌認為要創造一定的經濟規模,必須靠快速開店累積實力,因此幾乎以一個月開兩到三家的速度全台 遍地開花,這樣的腳步維持兩年,快速開店的後遺症也慢慢出現,很多店開了就關,消費者的口碑評價也日趨下滑,張永昌發現情況不對,開始踩剎車。


快速展店 有利有弊 迅速展店對鬍鬚張來說,雖然快速打開市場知名度,不過對品牌卻也造成不小的殺傷力,分店的口味與總店不同,加盟店也無法貫徹總公司的政策,人才培育的速度跟不上開店腳步,所有連鎖加盟產業中會遇到的問題,全都讓張永昌遇上了。

1997年張永昌憑著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一年的課程學來的經營知識,重新調整腳步,將體質不良的加盟店一家家收起來,關起加盟大門,所有分店全採直營或是由內部員工加盟,全力重建、穩固鬍鬚張的口碑。


雖然店數少了,但鬍鬚張的經營卻更務實,不但陸續引進POS系統,各店導入e化帳務與視訊管理,總公司可隨時監看各店內的營業情況,也因為經營策略由開店擴張,轉為強化既有店體質,2003年前進日本東京,成為第一個進駐日本的台灣小吃品牌。


目前鬍鬚張全台共24家店,其中只有三家是加盟店,其他都是直營店。張永昌說,現在鬍鬚張正在導入「優良服務商店」(GSP)標準,全面提升服務品質,甚至連廁所都納入評分的標準,未來一年開四家店,不急著擴大市場,卻要讓每家店都賺錢。


【2006/08/19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