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小企業創新與融資及兩岸產業合作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October 28, 2007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財政金融組政策委員 許振明
財政金融組助理研究員 陳沛柔
三、面臨經濟結構轉變台灣中小企業轉型及輔導

由於傳統產業需要較多的人力,僱用人員多;然而,傳統產業之人力技術幅度窄,且層次稍低,故在產業歇業及轉型後,這些人力釋出後,再加上個人心態及技術一時之間難以轉換,因此成功轉業的機會不多,造成失業率的上昇。
在協助台灣中小企業產業升級轉型方面,台灣經濟部集合工業局、技術處、中小企業處及工研院等16家財團法人成立「中小企業技術輔導團」,預計投入新台幣1億5千萬元,以提供中小企業技術升級服務與補助,持續擴大產值及商機。
此外,台灣經濟部也籌辦多項職業訓練計畫,其中小企業處每年受訓員工人數約為5萬多人,高級技術人才約為2.8萬人次。而為了促進台灣農業轉型,以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首,自1989年即開始對於地方特色產業進行輔導,隨後商業司與工業司也加入輔導行列。

(一) 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早在1989年即著手推動「地方特色產業輔導工作」,選擇具有歷史性、獨特性、消費性、可發展為鄉、鎮、區地方特色的產業加以輔導。自1989年以來,已經輔導過新竹水晶玻璃、鶯歌陶瓷、三義木雕、竹山竹藝、屏東老莊腳社區椰子產業等,已有具體成效。

      基本上,中小企業處的輔導措施按照時間先後可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1989~1990):重點輔導產業以加工、製造業為主;
第二階段(1991~2000):重點輔導產業以農產品、文化產業為主;
第三階段(2001~    ):重點輔導產業以休閒、觀光業為主。
 (二) 台灣經濟部工業局
台灣經濟部工業局在2002到2003年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辦理「提升傳統工業產品競爭力計畫─地方特色產業輔導計畫」,結合地方活力與政府資源,實質協助地方性製造加工業者從創意、規劃設計、研發、生產、行銷到品牌進入市場營運階段的全方位創新發展。不過,此輔導計畫主要是以輔導個別廠商為主,此外,輔導層面是以產品技術為主軸,涵蓋經營管理及相關層面,但都回歸到製造業本身,此與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輔導方式並不相同。

(三) 台灣經濟部商業司
台灣經濟部商業司的計畫總共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地方產業交流中心計畫、形象商圈計畫、「活化地方商業環境中程計畫」-魅力商圈營造計畫,與災後商業重建四年計畫。


另外,除了台灣經濟部轄處單位的計畫,其他相關單位也各自提出對中小企業的輔導措施,如:台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台灣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灣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提供地方中小企業轉型的補助以及創業的輔導:

(一) 台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台 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於2001年,2002年即展開「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新客家運動—特色文化加值產業發展計畫」以協助客家地區文化與產 業相互結合。其推動計畫方式為首先請鄉鎮市公所提出數個地方上具有客家特色代表性、獨特性與本土性的產業輔導計畫案,並請縣政府按照個案的未來發展性安排 其輔導順序,最後再交由客委會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審查通過之後將預算直接撥給地方政府運用(政府需要有配合款),由客委會主導輔導工作,並沒有直接交由輔導團隊運作(地方政府可依採購法公開招標輔導團隊),因此地方政府實際參與輔導案件,此與其他部會的輔導運作方式並不相同。審查的過程中,客委會也扮演一個資訊分享的平台,除了提供輔導案意見之外,也主動將輔導案提交給適合的相關部會作未來輔導參考。

(二) 台灣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台灣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推動部落特色產業而成立,主要區分為七個產業發展面向,包括:部落傳統知識經濟產業、部落文化產業、部落生態旅遊業、部落民宿餐飲業、部落觀光產業、部落農產及加工業、部落特色產品之拓售行銷。

(三)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化產業振興計畫中對於地方文化技藝與人才的培育、傳承、以及維護保存都是台灣文建會歷年來輔導政策的主要內容,但由於近年來社區漸漸面臨到生存的問題,因此輔導措施將納入市場的考量,希望以產業與市場推廣的角度來解決問題。不過,由於擔心市場與產業機制元素的進入會破壞文化脈絡的完整性,這兩年來的輔導還是以文化意涵的部分為主體,未來會與市場機制取得平衡點。除了文化產業資源之開發及整合、文化產業之傳承及研習外,也包括文化產業之創意及行銷。

2003年總共補助20個縣市、30個輔導計畫,輔導金額為2,000萬元。到了2004年,計畫擴大輔助22縣市、38個輔導計畫,而輔導金額則增加到2,620萬元。

然而,目前的中小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多專著於單一專長、技術的建立,然而,單一技術已無法因應目前的時代趨勢,未來的從業人員,應當具備多能工的條件。台灣宏碁集團負責人施振榮先生及各大企業主管均曾表示,單一專長的時代已過,複合性人才的時代已來臨。職業訓練如何回應這方面的趨勢仍是一大課題。

而目前人才培訓機關所提供的課程,多著重於傳統工業技術(工業局的工業技術相關人才培訓)以及能力(勞委會工業技術人員培訓)的培育,雖也有經營管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研訓課程)與資訊技術層面(勞委會職訓局的軟體人才培訓課程),但是,仍與企業目前的需求有相當的差異(高科技軟體人才、系統分析人才、人際關係與顧客問題的議題),此種缺口有待彌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脈絡地圖 的頭像
    ★脈絡地圖

    Map of Mind Log★脈絡地圖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