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筆記的方式,對於曾經身為學生的我們,必然有獨自的一套作法。
通常我們會用不同的筆記本,記錄在不同課程裡所整理的內容,這就是利用目錄(Category)的方式,來區別不同的學科。若屬於通識類的課程或演講,也可以只用一本筆記本,依時間(Time)順序記錄筆記,或只是摘述課堂中幾句深受啟發的字語。
依不同的課程屬性,可綜合使用目錄(Category)與時間(Time)的概念,甚至是利用版面編排/不同顏色或粗細的筆來增加筆記的可讀性。但是在完成筆記與考試過後,這些花費許多心力所整理的筆記,卻遭受到遺留在櫃子裡的命運,其原因在於我們整理筆記的動力,通常是為了考試,強調短期的記憶能力,而不是在檢視自己的思考能力。許多莘莘學子,一路從國中、高中升到大學時,都一股腦地把從前所學的課程內容拋到腦後,也許是因為那些課程與大學選修的課較無相關,當面臨了新的課程時,很自然地就把原有的記憶趕進記憶深處,彷彿我們都變成了「新鮮人」。探究其真正的原因,就得回到學校傳統教育的方式,以及我們進行知識建構所使用的方法,對於這部份有研究的讀者,也可分享一些內容來討論。
書面的筆記,若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整理,充其量只是依時間順序記錄下來的雜亂資料。而學校的老師們,通常都替學生完成了「系統化整理」的工作,反而使得許多學子在步出學校之後,仍未學習到如何系統化地整理新學習的內容,因此如何用知識管理的方式來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我們都要思考與學習的。
知 识管理 - MBA智库百科
知 识管理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IS2000 資管所考試 筆記整理
雖然目前還無法提出有效的知識建構方式,但藉由電腦與相關軟體的輔助,如部落格或筆記軟體,已可使我們大步地朝向目標前進。只要具備了文章分類(Category)、文章時間(Time)、搜尋(Search)、編輯(Edit)等功能,將能快速地尋找資料素材與組織架構,若再加上社群的力量,集結眾人使主題能獲得充份的討論,將利於知識體系的建構。這條路僅管要花費不少心力,但只要走對了方向,相信這豐碩的果實是值得期待的。
EverNote 3.1 網頁、手機、電腦同步筆記,站在雲端的剪輯工具:問題解答篇 | 電腦玩物
網路記事軟體---Evernote在Windows Mobile手機上的應用 @ 電腦王阿達的3C胡言亂語 :: 痞客邦 PIXNET ::
值得推薦的免費知識管理工具 – WizKnowledge « 色胚子部落
以下引用愛因斯坦的觀點,讓我們在前往建構知識體系的路途中,有個引領的方向。
對於那種強制性的知識灌輸式教育模式,愛因斯坦向來是深惡痛絕的,「在我通過最後的考試以後,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對科學問題的任何思考都喪失了興趣。」他說,「現代的教育方法,竟然還沒有把研究問題的神聖好奇心完全扼殺掉,真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因為這樣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勵以外,主要還需要自由。要是沒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會夭折。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
1921年春天,愛因斯坦為創立一所大學,曾到美國去募款,現場的聽眾向他提出了許多問題:「您可記得聲音的速度是多少?」「您怎樣才能記得住許多東西?」「您是把所有的東西都記在您的筆記本上,隨身攜帶嗎?」……
面對這些提問,愛因斯坦侃侃而談:「我從來不帶什麼記著所有東西的筆記本,我常常任自己的頭腦輕鬆,以便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要研究的問題上。至於你們問我聲音的速度是多少,這我很難確切地回答,需要查一查物理學辭典,因為我從來不大注意去記辭典上可以查到的東西……」「那您頭腦裡盡記些什麼呀?」人們驚訝地問。
「我記的是書本上還沒有東西,我尋找著書本上還沒有的知識。」愛因斯坦回答說, 「僅僅死記那些書本上可以翻到的東西,什麼事件啦,人名啦,公式啦,等等,根本就不用上大學。我覺得,高等教育必須充分重視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本領。人們解決世界上的問題,靠的是大腦的智慧和創造性的思維,而不是照本宣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