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在「六小時」與「看展覽」,看看底下的新聞稿就知道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了。

「今年2009第28屆「新一代設計展」邀集了國內52校89系、國外25校,共計114個設計系所共同參與展出,參展紀錄再創新高,規模更勝以往,展館從原本的台北世貿1館再增加了世貿3館,展出攤位數也高達了2,257個」

「本展除了各校展覽外,還結合其他精彩活動,如2009第9屆「新一代設計競賽」,共分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平面設計、數位媒體及工藝設計等五個類別,今年有近兩千件作品報名角逐」

這次的新一代設計展在兩個館展出,展場配置以學校別來區分。展覽的方式除了讓創作者走到第一線,直接與社會大眾接觸(僅管多數看展的是設計相關科系的民界),面對參觀民眾對設計者的構想與製作過程的詢問,或是設計作品落實到量產所會面臨的一些挑戰,整個過程應該是充滿了互動與對話。

如果創作者為了參展趕作品而忙得昏天暗地,或是展場人數有如螞蟻般的湧來,最後的結果就是讓產品自己說話,或者利用海報傳達設計概念。但是訊息傳遞得不清楚,現場又沒有人可以提供解說的時候,往往欣賞的只是作品的表象,而無法深入去認識設計的意涵,或許展覽本來就只能讓參觀民眾「看一看」作品罷了!有如某些人只是走到每個作品前拍張照片,然後就迅速地走到下一個攤位去拍照,這種方式和經過思考並透過拍照來記錄思考的內容而有所不同。

根據以往看展的經驗,如果是那種比較精彩也比較容易了解的展覽,直覺聯想到的都是走路走到很痠,好像付了門票不把所有東西都看盡就划不來。若展覽的主題是畫展,或許會有許多不同的畫風,有些是平直的寫實描述,一眼就很容易明白畫家想傳達的意念;如果是屬於有山有水的主題,盡情享受沉浸在畫裡的情境也就夠了;最怕得是作者一昧地想傳遞自己的想法,卻又說得無法讓旁人意會,還真令人看得不知所以然。

六小時逛新一代設計展,看了無數個設計作品,其中大多數的作品不易與人溝通(不知為何不使用海報,或許是展場設計的限制?),或是作品屬於相同的類型而懶得深入去認識(也許是走路走到累了,不然就是說明文字不明顯)。說了這麼多,總之明天還有一天的展覽,仍然推薦你去瞧一瞧,至少親身感受創作者/年輕世代的熱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