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3 09:38/中央社記者劉正慶開普敦三日專電

中國大力發展與非洲的關係,近年來已成為國際社會和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非洲本身又是怎麼看待「中非關係」呢?在南非大學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史德蘭波希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奈度女士撰寫的一篇文章,或許能做出比較正確的詮釋。

史德蘭波希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是南非甚至非洲大陸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術重鎮,在「中國與非洲天然資源:南非的觀點」文章中,奈度指出,中國總是對發展非洲邦誼感興趣,但對改善非洲國家一些專制政權則興趣缺缺。

從中國追求並獲取非洲天然資源以提振自身經濟一事來看,奈度指出,中國的交往方式並不利於非洲未來民主的發展,更不利於非洲融入並整合到全球經濟體系。

奈度表示,理解中國攫取非洲豐富的天然資源,不能簡單的以殖民主義或帝國主義說法套用,中國和十九世紀西方列強搶奪非洲資源的情況不同,現在中國透過投資非洲各項基礎建設,設法讓非洲成為中國的原物料供應者,而非洲則是中國加工產品的購買者。

在這一不對稱且充滿不平衡的架構下,即使協助興建基礎建設與攫取資源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不可否認,非洲民主人士對中國在非洲的政策作為雖不滿意但仍勉強接受,因為翻新並興建基礎建設一直是非洲發展計畫的核心。

對此,奈度指出,有幾個問題必須提出,一是中國在非洲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非洲國家應採納的政策選項為何?中國為非洲興建基礎建設並挾帶投資本地農礦業是 否更能符合非洲的永續發展?回答上述問題之前,奈度要非洲國家先看清一些事實,例如,一九九六年起,中國國營石油公司投資蘇丹交通運輸建設,但同時取得大 尼羅石油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接著為蘇丹鋪設長達一千五百公里的輸油管線,透過蘇丹港口出口石油到中國。

一九九七年到二零零六年間,中國商人在尚比亞投資兩千四百萬美元蓋紡織廠,注入至少三億美元在冶礦、營造和農業生產。

阿爾及利亞、尼日、查德、突尼西亞、馬利等高風險國家,也可看到中資企業的身影,中國更同意投資一百萬美元,為茅利塔尼亞推行石油天然氣探勘計畫,而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安哥拉三十億美元貸款後,讓中國石化順利取得安哥拉的石油探勘權。

不只石油,中國投資非洲觸角也伸向銅、鐵、鋅、木料等礦產,中國去年在「中非合作論壇」上宣布,中國直接投資非洲金額至去年底已達六十二億七千萬美元,顯示中國涉足非洲天然資源的腳步還將繼續。

奈度指出,隨著七百到八百家規模不一的中資企業深入非洲並投資各類農礦產業後,雖然國際貨幣基金會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將因此從目前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五點五,上升到百分之六點三,但多數非洲經濟體已過份仰賴對中國的出口。

在這場遊戲中,中國似乎繞過國際價格市場,另外成立自己的農礦品交易中心,讓中國而非市場來決定特定原物料產品的價格,致使只能仰賴中國進口的非洲無法朝 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更讓非洲難以與全球經濟整合。奈度指出,中國對非洲目前的經濟成長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卻不是非洲永續發展的萬全之策,加上一些擁 有豐沛天然資源的非洲政府怯於政經改革,中國擴大對非洲交往並不是一件好事。

她最後在文中建議,中國雖然不是非洲新殖民強權國家,但中國應追求與非政府組織在內的所有非洲夥伴進行政策對話,讓雙方的交往不阻礙良能管理與政府責任承擔,否則長此以往,中非戰略夥伴關係將因此受到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