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市下路頭(光路社區)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廟,每逢閏年的玄天上帝爺誕辰(農曆3月6日),會舉行高空盪鞦韆大賽,起源有一說是清康熙年間,村民為感念玄天上帝保佑地方,解除了湖仔內與下路頭地區的瘟疫災情,在慶典盪鞦韆於空中以貼近天,遂發展成鞦韆賽會,至今已兩百餘年。

2008年開始鞦韆賽會改為每年舉辦,讓各地前來參賽的選手們每年都能互相切磋,也能傳承竹鞦韆架的搭設技術。這是全台唯一與漢人民間信仰結合、具有酬謝神明性質的鞦韆比賽活動,於2008年12月被登錄為台灣宗教文化資產。

農暦年前居民會先到山區挑選竹材,在大年初一以刺竹和藤繩纏繞搭建鞦韆,一層一層搭建,高度十二公尺,完全不需鐵絲和鐵釘。鞦韆結構為五格六柱,象徵五子登科與六六大順。鞦韆方位為南北向或是東西向,位置在廟埕居多,也曾在鄰近空地或附近的慢速壘球場舉行。用來衡量高度的標線,計分尺度從四到十一,以鞦韆踏板盪至最高點的位置來評分。基於延續傳統和鞦韆比賽的危險性,搭建鞦韆的人員與盪鞦韆的選手皆限制為男性。

高達三層樓高的鞦韆搭建之後,在廟前矗立達三個月,選手們能進行練習。比賽時分為單人組與雙人組,選手們透過梯子爬上離地兩公尺高的鞦韆踏板後,再透過兩名壯丁以一根竹子來推動鞦韆踏板。賽事當天,鞦韆附近的廣場齊聚人潮,比賽進行時,整個竹鞦韆架跟著晃動,選手不停地從一端盪至另一端,讓人看了刺激叫好又替選手們緊張。在鞦韆下降的瞬間使力,才能越盪越高,這考驗著選手們的技巧與膽量。選手們在鞦韆踏板上反覆蹲下與站起,視線範圍看到的景物也將隨著鞦韆的擺動一同旋轉,觀眾們的目光隨之飄移與歡呼,再加上主持人吆喝的推波助瀾,鞦韆逐漸盪至最高點。

詩人向明有一首名為盪鞦韆的作品,描述得很貼切,其中寫著「使力擺盪吧,迎風而上,仰頭去與雲比高;趁勢而下,俯首與泥土平行,最好橫成中間那條天地線」、「窄窄的踏板,是落腳的唯一國土,只要兩手把持得穩,可以竄升為一柱沖天的圖騰。

參考:向明詩選,盪秋千,http://www.shigeku.org/xlib/xd/sgdq/xiangming.h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