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2005,創意賺大錢,台北縣:甲馬創意。
p.17
陳 郁秀女士始將文化創意產業分成上游、中游與下游:「上游最重要的是藝術創作與地方文化特色,使其變成可以應用的藝術與文化;中游包括經營管理、市場行銷、 企畫管理、產品設計;下游是品牌形象及通路消費等等。」~陳郁秀,〈文化創意創發展計畫〉,《文化創意產業》,台北市:文建會case網路學院編印,行政 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發行,2004。
陳郁秀同時認為上游跟中游屬於文建會的文化工作;中游跟下游屬於經濟部的經濟活動,但中游仍有許多屬於跨部會的工作,但事權卻未統一。
p.20
「新 國富論」新興論述的崛起:即國家主要的財富來源由「製造東西的產業轉移到思考事情的產業時...」那麼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十八世紀所宣揚的國家財富由資本、勞工與天然資源所形成的三角架構,便有可能被專利、著作權與商標權所組成的三位一體所取代。~Seth Shulman著,吳書榆譯,《知識的戰爭》(Owing the Future),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1年。
p.68
因循舊章-強行移植製造業園區經驗
然後吾人要思考的是,是否文化創意產業仍然可以過去扶植IT代工產業的成功經驗,「育成」(incubate)台灣的文創產業?其中,有成有敗,頗值吾人用心研究。
南港軟體園區、數位內容學院(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
摘錄自: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 | |
![]() 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置业有限公司、兩岸經貿服務網! --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 |
p.116
就文化創意產業的藝術家而言,依美國學者喬治‧艾里斯‧博寇(G. Ellis Bureeaw, 1997)的論述,應分為三種層次,一是純藝藝(fine art),或者稱為「精英藝術」(elite art),也就是掛在美術館、博物館上的展出作品;其次為通俗或大眾藝術(popular or mass art)或稱之為「庸俗作品」(kitsch),例如,美術館的作品通常不會掛在警衛室的,掛在那裡的,看起來似乎有點氣質的,則勉強叫做「大眾藝術」; 第三種叫做「素人藝術」或是原始或部落藝術(primitive or tribal art),或通稱為「民間藝術」(folk art),蘭嶼的許多藝術如獨木舟雕飾時,率皆屬之。
「噹噹車」又來了 上海重建有軌電車
2007-12-24 22:40/仇佩芬 |
電影裡的老上海街頭,總少不了這噹噹作響的有軌電車,從20世紀初年在上海南京路開通以來,俗稱「噹噹車」的有軌電車,就成為上海別具特色的街景,直到1975年才退出歷史舞台,而到了21世紀,有軌電車不用汽油的環保特色,讓它又重新回到上海街頭。
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新型有軌電車正在動工興建,第一期工程斥資人民幣6億元,預計將在明年正式通車。上海台新聞:「列車使用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法國勞爾,有軌電車系統,舒適、環保,而且運量大,3節編組的列車,可搭載167名乘客,最高時速可達到70公里。」
新型電車行進之間不再噹噹作響,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明亮的車廂空間,路線設計則以連接上海浦東幾座大型科技園區為主。上海張江功能區書記陶偉昌:「今後的收費還是定位在公共這個標準,讓廣大的居民和園區的從業人員,都能夠承受得了。」
根據規畫,上海有軌電車初期行車長度只有10公里,未來還將持續擴建,預計到2010年,電車路線將達到30公里。
新聞來源: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