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3 03:14/記者唐秀麗/專訪

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的小兒科醫師陳博憲,一手推動建立雲嘉南地區唯一兒科重症後送醫院,救過無數孩童生命。

其中一名男嬰家長感念他與嘉基醫療團隊救了兒子一命,將兒子取名「嘉基」,如今這位嘉基已廿多歲了。

陳博憲是位充滿耐心與愛心的醫師,在門診與巡房時,照顧病人無微不至,遇到因經濟關係無法接受治療的病患時,他會在病歷上註明不收費或打折,並請行政人員從他的薪資上扣除。

碰到慢性腹瀉嚴重的孩子,無法適應一般奶粉,需要購買較昂貴的特殊腹瀉奶粉,陳博憲會自掏腰包,令家屬十分感動。

早期醫療資源缺乏,當時的保溫箱都是美國捐贈的舊品,常故障,台灣製的保溫箱溫度又不穩定。早產兒多,保溫箱常不夠用,他在醫院經費有限下,向兩家奶粉公司爭取到各捐贈一部全新的保溫箱,當時一部保溫箱價格約台幣十八萬(當時可買一棟透天厝),才解決院內早產兒照護問題。

他說,當年最傷腦筋的是小兒黃疸需要換血或照光,但多數孩子都在昏迷、抽筋才送來醫院,但部分阿公、阿嬤迷信,說是土神、中邪引起的,只要回家弄一把土把 土神壓住,或者貼紅紙或喝符水就可以。為了小孩健康,他只能耐心向家長解釋,有時甚至要遊說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拜託他們把小孩留下治療。

嘉基小兒科建立初期,醫師只有陳博憲與倪安華,兩人輪流值班,倪安華是宣教士,每隔一段時間要回美國,這段期間就剩陳博憲一人全天候獨撐,但他從不喊苦。

倪安華醫師六十八年回美國定居,陳博憲接手持續推動雲嘉南地區兒童的醫療照護,之後擔任嘉基醫院醫療副院長、院長,當時醫院人力缺乏,物力維艱,棉花棒、紗布等沒有專門製造工廠。

陳博憲說,他只好請母親陳張盡所帶領的嘉義西門長老教會的婦女團契朋友,每周三下午在西門教會為醫院製作棉球、紗布、棉花棒等開刀房及病房物品,開啟了嘉基志工隊先鋒,並建立雲嘉地區第一家過敏減敏治療醫院,讓病患與家屬不必四處奔波。

陳博憲擔任院長期間,維持門診一周六診次,照顧住院病人與教學工作,有時醫師人力不足,他主動參與值班,並住在醫院宿舍,每天晚上休息前,一定再到醫院所病房巡視一次,才安心回宿舍休息,把醫院看做第二生命,病人當做家人看待。

難能可貴的是,陳博憲的病患與家屬都與他成為好朋友,除了有兒子取名為「嘉基」感念救命之恩外,還有一名女性腎臟病患者,因為在嘉基洗腎治療得宜,還產下一名男嬰,本來要以「博憲」為兒子取名,後因覺這樣不禮貌,將兒子取名為「博奕」,感念陳博憲醫師的救命之恩。

歷經卅五年,陳博憲醫師現在仍堅守崗位守護病患,對患者的愛與照顧深深烙印醫護人員心中,也為嘉基奠定了良好根基。

■ 陳博憲小檔案

年 齡:63歲

學 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 歷: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主任、醫療副院長、院長、院務顧問、彰化基督教醫院董事

主要貢獻:醫學院畢業後,體會醫療資源城鄉差距甚大,毅然回到醫療資源嚴重缺乏的嘉雲地區行醫,跟隨美籍宣教師戴德森院長(嘉義基督教醫院創辦人),在該院擔任醫師,常到偏遠山區或沿海巡迴義診。默默奉獻,35年如一日。

製表/記者唐秀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脈絡地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